德陽
北海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德陽到北海專線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到站
|
單件(20KG以內)
|
重貨(1-3方/T)
|
重泡貨(3-4.5方/T)
|
泡貨(4.5方/T)
|
南寧
|
15
|
400
|
450
|
100
|
柳州
|
15
|
400
|
450
|
100
|
桂林
|
18
|
500
|
530
|
130
|
玉林
|
18
|
500
|
530
|
140
|
欽州
|
20
|
530
|
550
|
140
|
北海
|
20
|
550
|
580
|
140
|
防城
|
20
|
550
|
580
|
140
|
河池
|
18
|
550
|
580
|
140
|
來賓
|
18
|
550
|
580
|
140
|
賀州
|
20
|
550
|
580
|
140
|
梧州
|
20
|
550
|
580
|
150
|
德陽到北海專線是四川元邦物流有限公司的定點精品專線,電話:028-69695999,13688363318天天發車, 擁有倉庫,配送車輛。天天發車。

德陽到北海專線提供:倉儲-- 裝卸--信息中介--專業找車調車--大件運輸代理等。公司擁有強大的信息網和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運輸各種貨物、倉儲設備配置精良、已建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且具有多年倉儲;配送、運輸、操作經驗的現代化物流隊伍,可根據客戶具體特點,設計策劃”個性化”物流配送方案及延伸服務,并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綜合物流方案。
目的地
|
方量/重量
|
送貨費
|
到貨時間
|
泡貨
|
重貨
|
重泡貨
|
整車
|
零擔
|
北海
|
140
|
550
|
580
|
0
|
3—5
|
3—5
|

整車零擔、長途搬家,長途包車.公司搬遷.轎車托運,私人物品,貴重物品運輸.包裝.倉儲、配送公路運輸;長途貨運公司;搬家業務重慶物流超市,始建于2011年十二月主營國內公路代理整車運輸業務。 客服部:主動反饋物流信息,免去您查貨的煩惱!每次發貨時反饋信息給客戶,到貨后服務質量回訪,真誠為你服務。

操作部:多位資深的碼車專家,為客戶節省成本,回程車資源第一時間讓客戶享有,高欄平板箱車,總有適合你貨物運輸的車型。
一體的現代化配貨站企業整車零擔、上門受理、合同承運。代接代送、從門到門、天天發車、函電委托。運價優惠、安全快捷、信譽第一、客戶至上 .誠信服務,承諾必達。全市價格最低,速度最快、專線直達、誠信到達。貨物全程跟蹤,天天發車,當晚就走!
【服務保障】------
1、通過電話準時反饋給客戶承運貨物的到貨情況、途中運行情況及發貨情況、增加運作透明度,解除后顧之憂。
2、每一單貨物都會按客戶提供的收貨方電話,在貨物到站當天與對方客戶聯系,通過電話通知對方準確的提貨時間。
3、隨車備有客戶信息反饋單,隨時了解運輸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。
4、公司內部管理嚴謹,部門分工明確,配合環環相扣,每一單貨物都有詳細記錄,交由操作部門具體操作,由客戶服務部全程跟進。
5、建有司機檔案,可隨時提供貨運司機的有效證件、復印件及聯系電話。公司員工都能做到客戶是我們的一切,視貨物為私有財產,而提供最好的保護和服務。
6、公司操作人員素質全面,公司建有一套完整的物流工作流程體系,從貨物裝車、在途、信息反饋和到貨通知都有專人負責,能及時有效處理好具體事宜,全天24小時服務。
7、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
1950年,北海市國內生產總值0.31億元。198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6.83億元。
2000年,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3.7億元,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.2億元,第二產業增加值31.8億元,第三產業增加值45.7億元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48元。
2006年,北海市實現生產總值215.8億元,比2005年增長14.3%,人均生產總值14325元。
2012年北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30.8億元,按可比價計算,較上年增長21.8%。其中,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8.07億元,增長4.4%;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0億元,增長39.9%;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2.73億元,增長6.9%。三次產業占
經濟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0.3%、49.1%和30.6%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.82%、85.42%和10.76%。按平均常住人口156.07萬人計算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418元。
[17]
2013年北海地區生產總值(GDP)734.66億元,增長13.2%;人均GDP達到46000元以上,財政收入113.6億元,增長13.5%;固定資產投資674.91億元,增長23.8%;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00.9億元,增長27.1%。
[18]
在連續5年GDP保持年均增長17.1%、財政收入年均增長33.2%的高速增長基礎上,2014年北海地區生產總值(GDP)856億元,增長12.5%,人均GDP超過53000元;財政收入127.4億元,增長12.1%;固定資產投資780億元,增長16%;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97.9億元,增長22.7%。
[19]
2014年北海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6億元、增長12.5%。財政收入達到127.4億元、增長12.1%。固定資產投資達到786.2億元、增長16.5%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97.9億元、增長22.7%,增加值388.4億元、增長21.5%。
[20]
第一產業
種植業
北海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,其余是油料作物、經濟作物、水果蔬菜等。
1949年,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866.67公頃,總產量3729.3噸。其中,稻谷播種面積2666.7公頃,總產量2000噸;花生播種面積800公頃,總產量540噸;甘蔗種植面積40公頃,總產量528噸。
1965年,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280公頃,總產量11873噸;花生播種面積1780公頃,總產量1482噸;甘蔗種植面積280公頃,總產量3924噸。1982年后,全市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,多種經濟得到發展。
1985年,全市(含合浦、下同)耕地面積82606.7公頃,糧食播種面積9.32萬公頃,糧食產量23.57萬噸,全市農業總產值3.1億元。
2002年,農業總產值73.18億元。蔬菜、蠶桑、花卉等經濟作物面積擴大2666.67公頃,優質谷率、甘蔗良種率、水果優質率分別達75%、95%和75%。形成了香山雞嘴荔、金品優質果菜等農業品牌。
2006年,耕地總資源80879公頃,實有耕地面積76078公頃,其中水田41508公頃,旱地34570公頃,全市人均耕地0.07公頃。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.57萬公頃,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.32萬公頃,經濟作物播種面積5.75萬公頃(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.63萬公頃,甘蔗播種面積2.82萬公頃,木薯播種面積1.16萬公頃);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3.50萬公頃(其中蔬菜播種面積3.10萬公頃,西瓜0.39萬公頃)。年末果園面積1.66萬公頃。全市主要農產品總產量:糧食43.7萬噸,油料4.25萬噸、甘蔗191.63萬噸、蔬菜55.77萬噸、水果6.88萬噸。
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83271公頃,比上年增加1273公頃。其中,糧食種植面積80417公頃,比上年增加45公頃;油料種植面積15297公頃,減少157公頃;甘蔗種植面積32861公頃,增加977公頃;蔬菜種植面積35268公頃,增加613公頃;木薯種植面積14375公頃,增加23公頃。2012年糧食產量38.02萬噸,同比增長6.27%;油料產量3.81萬噸,增長1.15
%;甘蔗產量238.11萬噸,增長3.19%;蔬菜產量72.46萬噸,增長4.13%;園林水果產量9.69萬噸,增長6.07%。
[17]
林業
1949年底,北海僅有
馬尾松幼林264.13公頃。1952年建立木材公司。1953~1959年,龍潭、曲灣、軍屯、東星建立集體林場,造林1117.4公頃。1960年5月建立國營大江林場。1964年,國營林業苗圃7個,農村集體林場9個,全市造林3600公頃。1979年進行海防林調查,全市森林面積為4600公頃,活立木蓄積19.74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16.7%。1990年,北海市森林面積2972公頃,森林覆蓋率11.54%,活立木蓄積11.02萬立方米,造林面積7423公頃,林業用地面積5734公頃,人工林撫育面積173.33公頃。2000年,北海市有林業用地11.58萬公頃,森林面積8.22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28.6%,活立木蓄積195.57萬立方米。全市宜林海岸線長440.14公里。營造沿海防護林1145.13公頃、
紅樹林133.33公頃、速生豐產林1640公頃。森林監測面積6.55萬公頃。全市總產值2759萬元。2006年,全市完成植樹造林4537公頃,速生豐產林4201.33公頃,營造防沙治沙林266.67公頃,經濟林總面積達1.95萬公頃。全市總產值2.6億元。
水產
水產業是北海重要行業。早在
秦漢以前,北海先民利用地緣優勢,從事海洋捕撈業——潛水采珠。東漢時期禁止民間采珠貿易,采珠者轉以捕魚。明、清年間,北海海洋漁業已初具規模。1949年北海水產品產量5518噸。解放后,北海捕撈業快速發展。1990年,北海市出海從事海洋捕撈人數9592人,水產品產量11.01萬噸。主要海產品有魚類、蝦類、貝類、蟹類及其他種類。除海洋捕撈外,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,北海開始海水養殖,80年代后開始淡水養殖,90年代后,海水、淡水養殖有了長足發展?;拘纬蓪ξr、文蛤、牡蠣、珍珠四大龍頭品種的養殖基地。淡水養殖以養殖、鳙魚、鰱魚、鯉魚、羅非魚等為主。2000年,四大水產專業市場建成。全市水產品總產量85.5萬噸,總產值53.5億元。其中海洋捕撈54.5萬噸,產值33.2億元;養殖產量30.11萬噸,產值23.73億元,養殖面積3.24萬公頃。全市人均水產品占有量600公斤,漁業人口平均純收入6053元。
2006年,全市擁有漁業鄉鎮(辦事處)24個,漁業勞動力人口約18萬人。全市水產品總產量96.54萬噸,比上年增長7.5%;水產品總產值49.87億元,比上年增長13.2%。其中,海洋捕撈產量53萬噸,產值31.46億元;水產養殖產量43.5萬噸,產值18.41億元。捕撈作業有拖、圍、刺、釣、繒和張網等10余種,以拖網為主。
畜牧
北海市畜牧業養殖品種主要有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鴨、鵝、鴿等常見畜禽品種。1981年,北海興起養鵪鶉。1990年末耕牛存欄量20255頭。年內出欄肉牛2150頭,山羊存欄840頭,年產奶量167.31噸。生豬年末存欄量為43500頭。1991年以后,出現專業化養豬、雞、鴨場,養殖量在萬頭以上。
2000年,全市生豬飼養量110.41萬頭,牛飼養量19.27萬頭,家禽飼養量4625.34萬羽。年內生豬出欄54.96萬頭,牛出欄1.98萬頭,羊出欄0.57萬頭,家禽出欄2688.32萬羽;肉類總產量9.92萬噸,禽蛋產量1.92萬噸,奶類產量0.04萬噸。全市肉類、禽蛋和奶類人均占有量分別為69.34公斤、13.42公斤和0.28公斤。全市畜牧業總產值10.92億元,農民人均畜牧業生產值1054.62元。
2006年,全市生豬飼養量148.77萬頭,牛飼養量19.82萬頭,家禽飼養量5196.45萬羽。全市生豬出欄83.15萬頭,牛出欄2.64萬頭,羊出欄1.01萬頭,家禽出欄3353.04萬羽,全市肉類總產量13.45萬噸,奶類產量0.11萬噸,禽蛋產量2.31萬噸。全市肉類、禽蛋和奶類人均年占有量分別為88.45公斤、15.19公斤、0.72公斤。全市畜牧業總產值18.10億元。
2012年,北海生豬出欄97.37萬頭,增長3.84%;年末生豬存欄91.9萬頭,同比增長15.06%。全年豬、牛、羊、禽肉類總產量12.83萬噸,同比增長3.44%。其中,豬肉產量7.5萬噸,增長4.08%;牛肉產量0.31萬噸,增長3.62%;羊肉產量252噸,增長4.56%;禽肉產量4.9萬噸,增長2.42%。牛奶產量1517噸,增長2.29%。蠶繭產量632噸,下降4.38%。水產品產量98萬噸,增長2.94%,其中海水產品產量89.4萬噸,增長2.61%。
[17]
第二產業
20世紀20~40年代,北海成規模的生產廠僅有陶器廠、電力廠、廣成興電機織染廠、印刷廠,其余多是手工業作坊。截至1949年,全市工業企業及手工業712家,其中私營工業企業17家,個體手工業695家。
解放后,經過4個五年計劃,北海已基本形成小型機電、建材、海洋化工、加工等產業,至1978年,全市共有全民企業47家,集體57家,工業總產值12237萬元。1996年,北海市工業總產值90.4億元。其中,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及生產單位512個,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41.68億元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職工50532人。2000年,北海工業經濟在改革調整中持續發展。全市工業總產值93.4億元,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及生產單位141個,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43.88億元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職工31885人,當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款36797萬元。主要行業有機械電子、輕工建材、煙花爆竹、水產品加工、造紙制糖、石油化工、電力生產等。2001年成立了北海工業園區。2002年,北海市園區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齊頭并進,成為工業經濟的新亮點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1.3億元,增長16.3%,增加值16.2億元,增長22%。2003年3月10日,北海出口加工區設立,這是廣西唯一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。2004年,以銀河、北生、恒基偉業、北海國發等為龍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崛起,促進工業發展。至2006年,北海市已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9家,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15.8億元。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4家,其中產值達10億元以上2家。
2012年全部工業累計完成產值1096.97億元,增長62.6%;實現增加值274.02億元,增長50.9%;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產值1020.9億元,增長69.5%,實現增加值245.36億元,增長59.5%。
2012年,國有企業增長25.43%,集體企業回落18.48%,股份制企業增長99.3%,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9.23%,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.33%;輕工業增長39.62%,重工業增長77.43%。
2012年,石油加工、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349.2%;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60.4%;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9.3%;金屬制品業增長70.9%;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6.6%;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0.5%;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1.3%。
[17]
2013年,北海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、電子信息、臨港新材料三大千億元產業為核心、輕重兼備的產業發展體系。2013年,僅9月當月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就達131.85億元,環比8月提高了41.08%,增速高于全國、廣西平均水平。
第三產業
旅游業
1984年以來旅游業發展迅速,1988年列為中國重點旅游城市。1984~1993年,共接待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和入境旅游者(包括港、澳、臺同胞)3.22萬人次。1996年,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31萬人次,國內旅游收入3.3億元;接待海外游客7600人次,創匯288萬美元。1998年,北海被評為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”。2006年,有旅行社6家,持證導游人員1070人,同年北海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75.21萬人次,旅游業總收入24.53億元,旅游創匯969.63萬美元。
2012年入境旅游人數9.9萬人次,同比增長18.9%;國際旅游(外匯)收入3429萬美元,增長33.2%。接待國內旅客1311.2萬人次,增長19.1%,國內旅游收入110.2億元,增長28.01%。
[17]
金融
清
光緒二年(1876年),北海被辟為
通商口岸,設立了北海關銀號,代收外商稅款。民國時期,北海設有4家銀行的匯兌所和辦事處,還有北海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官辦和官商合辦的金融機構。
解放后至1990年,北海先后建立中國人民銀行北海分行、中國農業銀行北海市分行、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市分行、中國銀行北海分行、中國建設銀行北海中心支行等國家專業銀行機構。同時還設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機構等。
1990年末,全市共有金融機構、網點129個。1996年,北海市擁有金融機構185家,其中國家銀行6家,保險公司3家,城市信用社13家,農村信用社158家,信托投資公司2家,證券交易所3家。全市金融機構網點445個,其中銀行機構網點238家,非銀行機構網點207個,金融從業人員5170人。各項存款余額76.36億元,貸款余額85.28億元。各類保險承??傤~102.9億元,保險業務總收入0.8億元。
2000年,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3.9億元,各項貸款余額109.1億元。全市保險業務收入1.3億元。2005年,全市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31家,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,國有商業銀行4家,股份制銀行1家,農村信用社25家。從業人員2694人。各項存款余額161.8億元,各項貸款余額127.26億元。2006年,共有銀行金融機構31家,其中:政策性銀行1家、商業銀行5家、農村信用社25家。共設網點122個。年底,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87.28億元,同比多增12.44億元。各項貸款余額138.28億元,同比多增1.24億元。
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9.05億元,同比增長17.7%。
201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68.45億元,比上年增加67.7億元。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02.5億元,比上年增加30.8億元。
[17]
對外貿易
清光緒二年(1876年),北??诎堕_埠通商,次年進口額7900關平兩,出口額2400關平兩。民國元年至民國21年(1912~1932年),北??诎哆M口額為4215.64萬關平兩,年均200.74萬關平兩;出口額為3300.95萬關平兩,年均157.19萬關平兩。解放后,50~70年代,北??诎吨皇谴碇醒脒M口業務,1980年后始有自營進口業務;1950~1983年,北海出口額為3.80億美元,年均1118.49萬美元。1999~2004年,出口貿易總值每年約1億美元。2005年,出口貿易總值1.33億美元。2006年,進口總額0.96億美元,出口總額1.94億美元,市場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2012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0.78億美元,同比增長21.3%。其中,貨物出口11.83億美元,同比增長4.6%;貨物進口8.94億美元,增長53.9
%。進出口差額(出口減進口)2.89億美元。全年批準項目合同外資額9.12億美元,比上年下降11.6%;外商直接投資額7.49億美元,下降26.2%。